浅谈闽南语语文教育教材教法之原则 - 闽南文化

作者:梁烱辉

壹、前言

贰、给予学生正确的语音内容

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习的内容

肆、母语教学必须妥善运用闽南语的语言音乐

壹、前言

闽南语母语教育之实施在九十年度的义务教育中,已列為标準课程之一,其位阶将被视為本国语言之一,因此广泛受到全民之关注。执行教育政策的国民义务教育机 关的国民小学是此一政策下的第一线工作者,如何作最好的準备,才能给予学生一个好的母语教育的开始,是每位担纲教师的职责。在执行母语教育之初,首先要确 定什麼才是学校母语教育的内容,也就是什麼才是学校母语教育的教材。其次是运用什麼教学法来承载这些语言教育的内容,以建立母语教育所应预期的成果。

    在语言学习的环境中,一般设定的教材内容是生活用语,因為它们出现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这是现代所谓全语教育的理念。果真如此,有一个效率性的,严 肃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用在这种内容中,是不是浪费了?為什麼有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最简单的答案是:这些生活用语在出现率最高的情况下,儿童都学会了,还 教什麼?就如同家庭电视的「广告教学」,其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学校教育的内容,其重点应该不是放在所谓的生活用语中。其实,学校母语教育在选择教材内容 上,有三个重要的指导原则是:

一、如何给予学生正确的语音内容?

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习的内容?

三、使用什麼教学法来建立语文教育的成果?  

    以下就此三原则提供笔者个人的意见:

贰、给予学生正确的语音内容

在此一议题上,讲究的是语言形式的养成,这是属於语言技术的教学,牵涉到语音形的听、说技术的熟悉程度,与语词、语句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储存量。

一、语音形式的听、说技术的养成:

对於国小学生而言,理解程度的要求,将超过其语言心理成长的负担,不能视為语言教育成效考评的项目。从儿童心理成长的发展上而言,此一阶段年龄是其记忆能力最佳,理解能力最不足的阶段,因此,在听、说方面,将著重在语音形式的模仿与记忆。

(一)模仿力的运用:

国小学生在语音形式方面的模仿能力,据现代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是属於关键期,其学习的机制是天生的,不是理解性的。换句话说,在关键期间,其学习语言的机 制是直接由语音形式的刺激,產生语音形式的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理解的关係,而是听与说之间镜射的关係。此一现象呈现一种学习年龄越小,其镜射能力 将成反比,即成效越大。个人在母语语文教育方面的实施经验,确实见识过这种现象。

就因為关键期间是种镜射关係,因此,不宜用理解的能力。

设计其母语教育的内容。反而是在不知理解為何物的关键期,大量呈现语音丰富的形式,促其在镜射活动中,因為语音形式操作的频率高,產生听、说方面的技术习惯,因而逐渐定型,成為其成年后的母语技术。

(二)记忆力的运用:

就儿童心理的发展上而言,透过视、听的管道,儿童大量的吸纳外界的讯息,每个第一种不同的讯息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并储存在大脑中。这是一种天生的机制, 不讲究理解的。一般而言,在同一时间出现次数高的语音形式,与从未出现的语音形式比较,从未出现的语音形式较容易获得初生婴儿的注意。在出现的数种语音形 式中,重复出现的语音形式不太能获得初生婴儿的注意。可见其记忆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為只有记忆才能减少学习的负担,进而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有待记忆的 语音形式上。语言的学习即以此形成雏形。

这种记忆力帮助语言学习的现象,终其一生,从不停止。而最佳的时段,据心理学的研究,眾所周知者,就在十二岁以下。因此,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来引导儿童储存大量的语言内容,是儿童在成年后熟练地表达语言能力的基础。

二、语词、语句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储存量

一般的见解认為,生活用语是儿童母语教育的主要内容,因為其需求最殷,出现频率最高,最易习得。其实作这种思考,并非真正地以儿童学习母语為本位,来思考儿童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為了减轻教师在教材量上的负担,与教学时数不足,及考评内容上的操作标準,而形成的说词。

从儿童学习的机制上而言,他的学习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如果从教学时数上来衡量其学习的量,以二小时内容来等同於儿童一周七日的语言学习内容,并进 而仅就此二小时来设计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不只是太轻忽儿童对母语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所能吸收的量,而且是太浪费儿童在轻易习得简易的教 材内容后,剩餘的大量时间。

其实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音形式与语词、语句的内容,根本不需要浪费学校的教育资源,因為就儿童的学习机制而言,他们早在生活中学会了。因此,学校的 母语教育在教材内容上的安排,应就其如何拥有正确的语音形式,与如何操作正确的语言内容,如:语词的使用时机,语句的适当形式,配合大量而丰富的语言内 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法教授给学童,让他们在正课二小时之后的时间,即一周当中,以所习得适当教学法,反复使用,并融入其生活中,养成其母语操作上的技术能 力。

否则在国语的强势语言环境中,无论语音形式,或语词、语句内容,因為操作次数的比例过於悬殊,学童夹杂著使用,不但不易学会正确的语音形式,与语词、语句的内容,反而因為操作次数低,造成半生不熟的语言成效,导致同儕间笑闹话题,容易產生反学习的效果。

基於此一儿童学习机制,一般笔试评量是不妥当的,母语学习成效的评量应以口试方式来进行评量。最简单的口试方式就是将所学习的内容口诵出来,进一步能力的 表现,则在学童如何在生活状况中使用所习得的内容,这种评量方式就是即说即答,教师与学童间的母语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材料的量方面,可以是大量的,在 质方面,可以是精髓的。所应考虑的是:教师用什麼教学法,让学童乐於在一週语言活动中,反覆操作其大量而又精髓的内容,直到滚瓜烂熟而乐此不疲。

三、精确的语音形式的示范:

语言的学习,个人认為是一种心理镜射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母语语音的审、辨能力上,达到相当标準的程度,才能称其母语教师之职。

(一)精确的语音形式的养成: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母语语音形式的操作,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在一个标準上,但却能经由方法论的操作,来维持一个相当标準的语音形式,而此一语音形式即母语 教师所应具备的。简而言之,母语教师必须具备发音方法与发音部位的训练,且必须具有实际操控其发音器官,得到相对的语音形式的能力。

(二)大量的语言内容的示范:

拥有精确的发音之后,教师必须拥有大量的语言的示范能力。教材的选择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口语的、谚语的、诗词的、文言的、韵文的。在选择教材时,最好不要 就其能否理解教材内容為选择教材的唯一思考基準。因為学童学习母语的语言成效,是由语言内容所呈现的语音形式、语词、语句出现的频率来决定的。其理解并非 如同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可以举一反三来反覆运用与延伸的。而是经由语词、语句内容的初步定义,与人、事、物间的结合,从语言形式与人事物一对一的固定结合 而產生的,是一种一对一固定型式的记忆与模仿所形成的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固定模式的,套用模式的。因此,超过此一结合而生的意义,在成年人而言是可 理解的,在学童而言,却是一种无知的生活情境。

因此,对於学童学习母语的过程,是一点一滴累积其语音形式、语词、语句内容,经由模仿与记忆,一个个对应其生活中的具体的、抽象的人事物,如此逐步建构而 成的。因此,母语教材不能局限於口语的,而是开放性的涵盖著文化的内容、及其赖以承载的语言形式,如:诗词、韵文、文言形式。如此,在大量的建构与储存这 些形式的记忆库之后,才能具备本语族在成年之后,时空交融中的语言能力。

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习的内容

此处所谓的「正确使用所学习的内容」,「内容」指的是语音、语词、语句,「正确使用」指的是语音形式与语词、语句的对应。至於语词与语句在意义上的理解与运用,是本阶段学习的附带成果,而非重点。

一、语音与语词的对应:

由於闽南语在语音形式与语词对应上有变调的变数,因此,单字语音与双音节以上语词的对应操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基础能力的养成。在此一方面,教师引导学 童,逐字、逐词,一字、一音地诵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过程,其引导的次数与学生对单音节、复音节语词的操作能力是成正比的。

由於现阶段母语教师的养成,多半仅止於正音、概论而已,实际的语句操作与变调的处理,少有人愿意担纲教学。因此,母语教师在实际操作语词、与语句方面的教 学,几乎少有人具备审辨教学的能力,这是现阶段母语种子教师培训的隐忧。如果要给予学童正确的「语音与语词的对应」,第一要务在强化母语教师这方面的能 力。因為第一个错误示范,将造成学生日后饱受纠正的困扰,无论此一困扰是不是出於外在或内在的自我检讨,学童势必為了避免困扰而拒绝开口,这对母语教育而 言,是种反教育的结果。

二、语音与语句的对应:

语音与语词的对应,是变调的固定型式,是母语语意表现的第一道关卡,进一步就是语音与语句的对应。由於语句的基本单位是语词,其变调的处理,依语词的词 性、语词的位址、惯用的词素而不同,因此,变调在语音与语句的对应方面,有赖教师对语意的认知,与语句段落的处理,在口头上的表现而灵动,并非一成不变 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其技术层面,才能审辨学童的语音形式,进而给予适当的指引与调整。

三、不同语音形式的选择:

由於母语的语音形式在各地发展有其不同的条件,造成匯集一处的三四十位学童,可能呈现出各种多样的语音形式,教师在面对学童多样的声、韵、调方面的不同, 可能產生教学的困扰,因此,必须守住一个母语教学的原则,就是:操作自已的语音形式,学习他人的语音形式,并尊重他人的语音形式。对於同儕间的不同语音形 式而生的嘲弄,必须防患於未燃,以免造成语言暴力的伤害。

虽然如此,教师不得不以一种固定的语音形式来进行教学,则教学内容,在语音形式上,不得不走向标準化,因為,在日后的语文竞赛中,势必走此一趋势。因此, 教育部对母语语音的发展,必须站在辅导的立场,导引各校在母语教学上走向标準化的路上。在此之前,一般的看法是,臺湾一地的闽南语语音形式,在三百年来的 彰泉融合中,產生了所谓的「彰泉滥」这种语音形式,可以说就是所谓的厦门音。臺湾语文学会在製作母语教材时,即採用此以一语音形式,进行教材的编篡。其实 所谓的「厦门音」是否即厦门一地之方音,这种见解可能不一,较中肯的说法是:郑成功开臺所行之闽南汉音教育内容与彰、泉人民在臺生活中所混合出的一种臺湾 土生土长的闽南语。倒不一定非要视為大陆厦门的方音不可。

肆、母语教学必须妥善运用闽南语的语言音乐

闽南语是种多声调的语言,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限制下,必须给予学童大量的语言词汇与语句内容,绝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学法所能胜任;当然,仍必须有一般语文教学 法作基础。笔者的看法是,正因為闽南语是种多声调的语言,而语句在进行中,又有变调的复杂变数存在,因此,每位母语教师必须妥善运用其间所生成的语言音 乐,作為主要的教学法,以帮助学童建立语文与音乐的能力。

从发展心理学上来看,右脑功能主司音乐的能力,左脑功能主司语言能力,而声调亦為左脑所职司,将声调类比成音乐的旋律,则音乐的旋律即可牵动人体的韵律, 而產生全身性的律动。此一律动再结合左脑语言中枢所处理的语意,发之於人的歌唱中,储存於学童的脑海裡,即可烙印出一个永世不忘的痕跡。而每一个语言音乐 的轨跡不同,留在脑中不同的位址,產生独一无二的记忆痕跡,不但是学童最佳的语言教学法,而且是其一生难以遗忘的经验。在这种教学法中,无论教材的量,也 无论语言形式,只要教师作正确的、一致性的示范,学童即可学会。在学童的生活中,无论是工作、作功课、游戏,都将不时出现吟唱的声音;也无论是喜悦、痛 苦、哭泣、难过,这些律动的轨跡,都将引导其言行,產生相当雅气的作為。这不就是全脑教育吗?这不就是全语教育吗?笔者从事闽南语语文教育儿童教学与师资 培训,已五年之久,所用教材即运用此一原理不但获得教育部与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奖助,且实际教学中,在语音形式、语词与语句记忆库的建立,确实获得相 当大的成效。

伍、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脑的语言教育之中,教师如何运用闽南语的语言音乐,来承载语言教育的正确内容,才是现阶段最有效、最根本的语文教育。现在一部分争论放在语 言形式所表现的口语或文言的选择上,其实根本不是语文教育的重点。语文教育真正的重点在於:如何呈现语文内容,使学童在生活中心甘情愿地掛在嘴边,朗朗诵 读吟唱,乐此不疲,唱他千遍万遍仍不厌倦,从此学会,矢志不忘,并延伸出无限的兴趣,这才是最要紧的。因為这种教学能力,牵涉到母语教师的本职学能的建 立,现阶段的母语教师培训,如能妥善规画三十六至七十二小时的专业全学程的培训,或可多少化解母语教师荒的燃眉之急。